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文题释义:细胞培养上清:细胞在正常生理过程中会释放一些信息物质,包括可溶性因子、细胞外囊泡、蛋白质、各种RNA等,这些物质能够在细胞间通讯,乃至在多种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细胞培养过程中,这些物质由细胞分泌至细胞培养液中。这种含有细胞分泌的活性物质并去除了细胞碎片等杂质的培养液,称为细胞培养上清。 神经再生:损伤后的神经再生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调节。神经再生过程可归纳为3个方面:受损神经近端轴突的萌芽和伸长,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再生轴突与靶器官之间突触连接的重建。神经再生分为中枢神经再生及周围神经再生。受轴突外部再生微环境的影响,中枢神经再生较外周神经再生更为困难。 背景:既往研究发现嗅鞘细胞培养上清可以促进脊髓损伤后轴突再生及功能恢复,但应用于周围神经损伤治疗方面鲜有报道。 目的:探讨嗅鞘细胞培养上清是否有助于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神经修复。 方法:分离纯化嗅鞘细胞并鉴定,制备嗅鞘细胞培养上清。在体外环境将嗅鞘细胞培养上清作用于背根神经节组织块,观察背根神经节轴突生长情况;在体内环境将嗅鞘细胞培养上清应用于大鼠坐骨神经缺损模型,观察坐骨神经轴突再生及髓鞘化情况。 结果与结论:①嗅鞘细胞纯度高达(94.4±3.1)%;②与空白对照组和低剂量嗅鞘细胞上清组对比,高剂量嗅鞘细胞上清组背根神经节组织块的5根最长神经轴突平均长度显著增加(P < 0.05);③免疫荧光显示嗅鞘细胞上清处理组与自体神经移植组类似,再生神经贯通缺损区域,并且再生神经排列有序,神经再生情况显著优于空白对照组;④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显示嗅鞘细胞上清处理组再生神经轴突的数量和髓鞘厚度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 < 0.05);⑤结果表明,嗅鞘细胞培养上清能够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轴突再生及再生轴突的髓鞘化,为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基于嗅鞘细胞的无细胞疗法。 ORCID: 0000-0002-9558-8585(杨雨洁)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2.
<正>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主要累及中轴骨的与多种因素和多种基因相关的非特异性炎症疾病,该病通常先发于骶髂关节,逐渐沿脊柱中轴向上至椎旁韧带、关节突及外周关节,发展到后期,椎间盘及韧带出现骨化,多节段融合,并逐渐演变成一个类似长骨的杆状结构,导致严重的脊柱畸形及关节强直[1]。随着AS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在胸腰椎骨巨细胞瘤整块切除后脊柱稳定性重建中的作用。方法:2017年1月~2019年12月我科共收治10例经病理检查证实且行全脊椎整块切除并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的胸腰椎骨巨细胞瘤患者。其中男性1例,女性9例;年龄38.3±13.7岁。9例为我院初治病例,1例为外院治疗后复发病例。均有不同程度的顽固的局部疼痛,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4.5±1.2分;2例有双下肢不完全性瘫痪伴受累节段以下平面感觉减退,余患者肌力、感觉均正常。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2例,E级8例。肿瘤部位:胸椎6例,腰椎4例;单节段5例,双节段2例,三节段3例。根据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肿瘤累及A~D区和B~D区各5例。7例采用单一后路肿瘤脊椎整块切除,3例采用前后路联合的方式行肿瘤全脊椎整块切除;肿瘤切除后均采用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和钉棒系统进行脊柱稳定性重建。观察患者的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神经功能、肿瘤控制和3D打印人工椎体的状态。结果:手术时间4.5~12.0h(6.5±2.0h);术中失血2300~11500ml(4600±2444ml)。所有患者术后疼痛均明显缓解,术后VAS评分为1.3±0.5分。术后6例出现脑脊液漏,3例出现胸腔积液,无切口感染和伤口裂开等并发症发生。随访时间为7~33个月(16.0±7.9个月)。2例术前脊髓功能Frankel分级D级在术后3个月均恢复至E级。所有患者均存活,无肿瘤局部复发及肺转移。未见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下沉或移位,无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对于胸腰椎骨巨细胞瘤,3D打印个体化人工椎体能够有效重建全脊椎整块切除后脊柱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